三伏天,往往又叫桑拿天。一听就是热到爆灯的代名词。夏日炎炎本来就容易使人产生燥热的情绪。从入伏开始更是直接进入了“蒸煮模式”。7月12日交初伏,现在已经进入了二伏,也就是中伏天了。古人常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这一说法由何而来,又二伏又为何要吃面?为啥入伏要吃饺子?一说到三伏天,不禁眉头紧锁,满脸愁容,光听都想流汗了。一年中最难捱的时候又开始了。为了能够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人们往往会自己找一些令身心愉悦凉爽的方式。在时间不禁想起那句本是遭人嫌弃的“哪儿凉快哪儿待着”的话,有可能不是赶你,而是真心的爱你。在炎热潮湿的季节,本来最有朝气的时候,秋收冬藏。唯有春夏天好像是一个不用奋发自强也能生生不息的季节。在这一时节常常也有歇伏的习俗。农民往往将手里的活儿先放一放。据说,就连母鸡在这一时节下蛋的次数也变少了。高温不止阻碍劳动,更容易使人们的食之不味,焦躁难耐。在过去那段艰苦岁月,没有空调的酷暑,老一代的人们只好尽量选择自己爱吃的食物,才能在这闷得无处可藏的夏日里找到一丝丝乐趣。米饭在这个夏天变成了不被待见的主食,面食做法多样,在夏日反而更贴胃。俗语说,“好吃不过饺子”,倒不止是因为它方便美味,一碗饺子,包罗了主食、蔬菜、肉和汤,即使不想吃饭的酷热中午,也能吃下一大碗。头伏包饺子,有说法认为是因为“伏”又与”福“谐音,饺子又如同一个个的元宝,故有”藏元纳福“的意思。无论是重要的日子还是艰难的日子,都需要一点吉祥的寓意来排解。头伏吃饺子有“元宝藏福”的美好寓意。因此就有了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二伏吃面中伏也叫中伏,7月26-8月14日。这才是三伏天最难熬的时候。二伏吃面,主要是因为古时的人认为,在燥热的天气里吃面可以大大地出一身汗,去除身上的湿气,达到祛病的目的。中伏时期也恰值新麦登场,以此做成面条绵软香甜,清爽适口。在夏季吃面,亦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吃面条的方式、味道也多样多姿。打互卤面,拌面、汤面,方便快捷又开胃。除了让身体发一身汗,当然也是为了在酷热底下想办法开胃解馋。不过,古人的智慧即使从今天的营养角度看来也是很符合科学的。在炎热的夏季,人体流汗多,新陈代谢加快,对维生素的需求就更大。而小麦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丰富的矿物质,并且富含糖类,能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吃面食有助于缓慢平稳地将糖分输入到我们的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可以使身体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这也是二伏吃面的好处。刚开始认识“二伏吃面”这句话的时候还以为指的是凉面。原来说的是吃温热的汤面来帮助身体排汗。好让体内多余的湿气和暑气排出来,中暑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暑热没法排出。“头伏饺子二伏面”幸好不是鲍鱼海参,虽然已经到了月底,但饺子和面倒也还吃得吃。反正在炎夏里,每个月也总有那么二十几天不想吃饭的。既然二伏就应多吃面,这就好办了。关爱提示:每年入伏后,即标志着一年最炎热的时期到了,入伏后最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并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及时补水哦!今天分享的“人们常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二伏为啥要吃面?原来为了这个目的”到这里。本文文字为原创,图片来源于“辛墨墨的小食光、梅子”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zx.net/jazx/152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