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村落简介

路溪村位于新干县中部距县城7平方公里,局里乡政府3平方公里。属溧江镇桃湾村委会管辖,该村皆为李姓,为唐西平王李晟后人,全村人口人,户。

二、村落历史

该村始建于宋代,当时村庄由韩、黄两性后居住元至大年间,李姓始迁于此,逐渐发展壮大至明代韩、黄两性殁落独留李氏至今。路溪村建村以来一直归新干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路溪公社下辖三个大队,后更名为路溪乡,60年代并入溧江区政府,成立桃湾大队至今。

三、掌故轶事

古树散落在村庄外围,引来无数鸟儿栖落,村庄也因此得名鹭溪。

四、重要历史事件

年中华民国曾驻军一个团在此抗日并于村庄前后两山修筑战壕。

五、自然环境

古桥连接着河道两侧,为村民进出提供了方便。是古时的交通要道。

古河道灌溉村庄两侧良田无数,是村民丰收的保证,背村民比喻为“命根子”

古树散落在村庄外围,引来无数鸟儿栖落,村庄也因此得名鹭溪。

六、村落格局

村内有16幢古民居,古祠堂庙宁,有三座古门楼,一座古松。房屋建筑围绕“四水归一”布局,屋内有屏风和阁楼。前后都有天井,房间门窗有雕刻花、凤等图案。

七、村落风貌

路溪村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村的风貌和格局。保存较为完好且集中连片并仍旧在使用的古民居有三排共有16栋;路溪古桥建于明朝,造型独特。

八、建村智慧

路溪村的先祖充满智慧,村庄布局采用“四水合一”的建筑风格,道路网架,排水系统完善。如今村民继承了祖先的优秀品质。村内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群,村边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树群,村外有乾隆年间古石桥,山间有汉唐以来古墓群,生态优美,韵味悠长。今年,在省委组织部帮扶和省出版集团援建下,该村按照修古如古的原则,对村内古树进行了保护,对古巷道、古民居进行了修缮,改善了村道、下水道等基础设施,改造了村老礼堂,并结合传统文化,打造了一批颇具生态风光和人文特色的景观。

九、传统建筑

民居,县级保护,房屋坐北向南建于清朝,砖木结构,正屋一厅10房。面阔12.2米,进深18米,建筑面积.6平方米。外墙青砖砌眠到檐。房屋建筑围绕“四水归一”布局,屋内有屏风和阁楼。前后都有天井,房间门窗有雕刻花、凤等图案。

十、风景名胜

桂花园座落在路溪村口,占地面积10亩,载有桂花、紫薇、樱花等各种树木余株,园中竖有一座展翅翱翔的白鹭雕塑,借喻杜甫名句“一行白鹭上青天”,寓意着路溪村越来越幸福繁荣。小康路,长米,宽6米,西起桂花园,东到筠竹洲,沿路栽有丹桂株,四季飘香,寓意着路溪村民正步步迈向小康。

筠竹洲生态文化公园位于村庄东部,占地面积30亩,自然生态优美,园中有黄檀、樟树等百年古树52株,是路溪深厚历史的见证。浮雕广场,位于筠竹洲生态文化公园中心,四周共有9块文化景墙,正面以大理石浮雕为主,突出展现了村庄由来、本村先贤、李氏家训、农村发展历程等内容,背面以书法绘画为主,突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自然风光、中国梦等内容。

古巷道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三条古巷,总长米,小青砖铺设路面,巷中共有16栋清末民初故居,巷口修建了三座仿古门楼,以及长55米的文化墙,墙上绘画展现了党建“三大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八不八多”等内容。

古树群依溪傍水,环境适宜。

小溪河流环绕村庄,两岸垂柳郁郁葱葱。

十一、文物古迹

路溪古桥建于明朝,造型独特。

十二、民俗文化

竹马舞竹马舞来源于农民的生活,是一种民间舞蹈,村民通过用竹子编马,外糊红白纸加一根马鞭这样简单却又生动形象的工具来表演,表演者边舞边唱来迎神纳福、消灾除病。

十三、村志族谱

村志

族谱路溪李氏族谱主要讲述了李氏流源迁徙过程以及路溪李氏历年来重大事项和名人传记等,每25年一修。

村规民约

阳子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zx.net/jaxw/105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