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

《人民日报》推出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专栏

用六个版面的篇幅报道了江西!

(人民日报报道截图)

其中在12版“苏区百姓日子红”中,

人民日报以《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门路》为题,

报道了吉安县发展特色产业,

巩固脱贫成效的做法。

我们来看一看人民日报的报道吧!

吉安持续发力产业扶贫

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门路

人民日报记者魏本貌

  年11月,吉安县正式“脱贫摘帽”。该县万福镇圳上村同步退出“贫困村”行列。“第一书记”兰兆义却认为,圳上村扶贫产业年才算真正起步。

  年2月,吉安县发改委主任科员兰兆义担任圳上村“第一书记”,驻村至今已有三年半时间。圳上村人口人,田地亩,山林多亩,人均仅有半亩田,“人多地少山少”,村民大多数外出打工为生。

  持续稳定脱贫得靠发展产业。圳上村脱贫到底要发展什么?“一个是光伏,一个是蜜柚,还有一个是香芋。”兰兆义掰着指头说。

  村里户贫困户,59户符合光伏贷款政策,集中投入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每户贷款3万元投入光伏公司,可以保证20年分红。前五年每年每户元,第二个五年元,第三个五年元,第四个五年1元。”兰兆义直竖大拇指,去年县里建设起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圳上村集体每年能有四五万元收入,一举甩掉“空壳村”的帽子。

  “家有一亩柚,成就万元户。”光伏发电是细水长流,村民贫困户们期盼着井冈蜜柚挂果,早日见到收益。

  年圳上村发展井冈蜜柚,由于整地、栽苗、管理等技术不过关,当年幸存的蜜柚树苗寥寥无几。总结失败教训,聘请农技专家全方位指导,年圳上村重新整地、施肥、栽种蜜柚苗,拉电线上山、铺设滴灌设备,建起管理用房,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们带领贫困户干得热火朝天。“蜜柚苗种活了,产业才算是真正起步。”兰兆义表示。

  走进井冈蜜柚基地,株株树苗茁壮成长,有几棵已经挂了果。村党支部书记罗金苟说,“种蜜柚起码投入五年,就怕半途而废,贫困户投入的钱打了水漂。”兰兆义语气坚定:“不见到蜜柚挂果,不见到贫困户领分红,我肯定不回去!”

  井冈蜜柚周期长,罗金苟琢磨着发展当年见效的产业,外出考察后,自己带头试种15亩香芋。在村干部带动下,已有4户贫困户加入,村里香芋种植面积达到50亩。

  井冈山市脱贫摘帽后,吉安县、万安县、永新县、遂川县分别顺利脱贫,革命老区吉安市的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减少至3万人、贫困发生率0.75%。吉安市委主要领导表示,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将继续巩固提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确保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成效。

能够在人民日报“C位出道”,

也反映了在这项工作上

我们吉安县取得的优异成绩!

祝吉安县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佳疗法
白癜风好了要注意什么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zx.net/jazx/98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