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团上井冈山,袁王的故事一绕不开,这两个人是井冈山不可或缺的两位红军领导,大家都知道年2月24日,这两人被错杀于永新县城,那么他们的家人在其后又是怎样的遭遇,这是很多来山的客人会问及的事情,今天和大家聊聊他们的故事。 我们先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开始说起: 年5月22日,毛泽东回到了阔别了36年的井冈山,5月28日下午,毛泽东吩咐汪东兴安排见一见井冈山的老红军、老党员、烈士遗孀以及老区的工人、农民。还特地嘱咐:“临走前都见见,记得请两位嫂子。”毛泽东并决定次日下山。 汪东兴当即把主席的意思向井冈山管理局袁林、孙景玉作了清楚交代,特别提到两位“嫂子”一定要礼遇,那是毛主席的客人。井冈山管理局迅速通知请袁文才的妻子谢梅香和王佐的妻子兰喜莲。 谢梅香和兰喜莲当晚就被从山下接到茨坪住了下来。 谢梅香是个小脚,茨坪离茅坪虽然只有几十里路,自从袁文才被错杀后,她很少上山,更不知道山顶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听说是毛主席接她做客,谢梅香一路流眼泪,直到管理局领导进她的房间,她的眼泪仍流个不停,激动地说:“毛主席,我们选三把您盼来了啊!我们想您啊,想您整整三十几年啊!” 她唠唠叨叨,激动不已地向袁林、孙景玉等井冈山管理局的同志一口气讲了袁文才死后,她和孩子们的遭遇。 谢梅香是在马源坑的老房子听到袁文才死讯的。当时哭昏过去。醒来后,第一个想法要去找红军找毛委员。说毛委员多次到过她家里,了解袁文才。别人告诉她,毛委员下山了,他们才敢杀选三和南斗(王佐)的。选三提着脑袋干革命被自己人杀了,还受了“反水”的陷害,这是天大的冤枉啊!谢梅香一个妇道人家,那时候地方党到处抓她,说她是“反水的家属”,白军也要抓她,说袁文才杀死他们多少人,要讨血债。谢梅香和袁文才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成了红军和白军都痛恨的人。谢梅香六神无主,袁文才死了,她也不想活了,活也没有什么意思。自己死了不要紧,这几个孩子不能撒手不管。当时她冒死保存了毛泽东赠给袁文才的皮革裹腿,还有袁文才的一张个人相片,两张分别在吉安和南昌参加农民运动培训时的合影。(所以我们现在才有幸能在博物馆看到这些珍贵的老照片) 谢梅香对管理局领导说,说句你们可能不大相信的话,毛主席是一定相信的,选三手里有过大把的光洋,他都用在扩大队伍和其他兄弟身上,他死了,家里竟找不出几个钱。大女长妹(大名袁华香)当时不到9岁;二女儿7岁(后来夭折),小女小惠(大名袁白莲)才只有几个月(今年过年的时候过世的,享年88岁),儿子袁耀烈仅仅4、5岁,小儿子在逃难中夭折。。谢梅香咬咬牙,把两个女儿都送给人家做童养媳。大女儿送到了宁冈的坝上村,小女儿送给马源坑村姓李的人家。手心手背都是肉,卖儿送女的痛苦那叫一个惨。谢梅香带着4岁的儿子到锡坪打“埋伏”,隐姓埋名一年多才回来。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袁文才家在当地并非像有些书中写的一贫如洗,相反是颇有名望。祖上袁氏白眉公在宁冈名气响得很。袁文才在族谱中是显字派,他的父亲是昌字派,祖父是荣字派。袁文才派名显泉,文才是他的字,选三是他的小名。袁文才的父亲叫昌坤公,谢梅香进门不久民国十一年()他就去世了。袁文才父亲原来有个妻子,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过继给胞兄,其他两个儿子小时候就死了。原配30岁去世后,他又娶了一个,就是袁文才的母亲,姓曾。袁文才是他们唯一继承香火的人。不幸正当英年,又被错杀。死时仅32岁。谢梅香刚刚30岁。 谢梅香娘家看女儿前后都无路,很为难。袁家不同意她改嫁,说袁家太惨烈了,再一改嫁,孩子又小,带走了怎么办。留在袁家,生活又维持不了。谢梅香只好招郎不离家,年和肖福开结婚,肖福开原来是袁文才的部下,和袁文才感情不错。见谢梅香没有办法,就来到袁家做倒插门。立约,如果生两个儿子,一子须姓袁,生一个儿子也要一半姓袁。谢梅香和肖福开结合后,日子一口咸一口淡地过了下来。 年谢梅香从马源坑搬到现在住的茅坪村。租了五亩田,借债给儿子袁耀烈读书,一直读到初中,上的是宁冈中学,宁冈中学也就是朱毛红军会师的龙江书院,是宁冈有名的好学校。后来失火,龙江书院烧了,现在见到的龙江书院是后来修的。 解放了,袁耀烈和王佐的儿子一起被中央邀请参加了开国大典,是当时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安排的。袁耀烈从北京回来,县里立即给他安排工作,开始在宁冈第四区当文书,后来做了副区长、宁冈劳动人事局局长。袁耀烈有两个儿子袁全芳和袁建芳,一个女儿。年时都在读书。两个儿子后来都参了军,现在一个在井冈山科委工作,一个在吉安市工商局工作(袁建芳现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客座教授)。 党和政府对袁文才家一直比较照顾,刚解放时,谢梅香一家租住在茅坪一个很破旧的小店里,建国初期,南方慰问团来给钱建了新屋,并每个月照顾谢梅香8元钱。 后来,谢梅香和肖福开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叫袁耀厚,在外又叫肖常隆,解放后参军在吉安军分区,提拔为干部,年时刚满22岁。小儿子和袁耀烈感情非常好,小女儿肖移月在家务农(现在袁家老屋就她和她的老伴周超喻在那住,大家现在如果去茅坪,在袁文才生平展那间屋子,卖书的老奶奶就是肖移月,80多岁了,大家如果能帮的就帮老奶奶推销一下她侄子袁建芳老师写的那本书)。20世纪50年代初,江西省委第一书记陈正人就派人来为袁文才平反,说毛主席早就说杀袁文才和王佐是错误的。给别人做童养媳的两个女儿回来认门……全家老少都过上了平平安安的好日子。 谢梅香在茨坪一遍又一遍地说,袁文才在大仓村见毛主席的第一面,太值得了!谢梅香在茨坪又擦起眼泪。 管理局领导跟着悲喜交加,管理局袁林书记当时问,主席要我们问您有什么困难,都提出来,谢梅香摇头。问,有什么要求,也可以提,谢梅香仍摇头。她太激动了,连成天念叨的想见毛主席,都激动地忘记说了。好在当时管理局已有安排。 第一排左一就是谢梅香 在谢梅香来到茨坪时,王佐的亲人也接到了井冈山垦殖场下庄分场的通知,请王佐的发妻兰喜莲和儿子王寿生到井冈山管理局去,说:中央首长来了,要在井冈山宾馆接见你们。现在有的书写那天是王佐妻子罗夏英(王佐的偏房)被通知见到毛主席,写错了。兰喜莲和王寿生连夜赶到茨坪,来到井冈山管理局交际处才知道是毛主席明天要接见他们。 兰喜莲一听见这句话,泪水哗地流了下来,她问党委书记袁林,毛主席还记得我们!袁林连连点头,说:“记得,是毛主席安排我们通知你们的。” 兰喜莲又高兴又遗憾地对袁林说,我好想再给毛主席炖一钵鸡汤。毛委员年秋刚上山到茨坪,我给他炖的鸡汤,他舍不得喝,让给其他同志一起喝。从郴州回来,红四军军部搬到茨坪,有时在我家开会,我看见毛委员又黑又瘦,又给他炖了鸡汤,还放了山上的野菇,一端去,毛委员哈哈大笑,说好香啊!就是太少了。我一听笑了起来,毛委员是不吃独食的,只好回去又杀了一只鸡,炖了一大锅,开会的人都有一份。毛委员他们吃过后,叫他的警卫员龙开富给我送来钱,听说是他两个月的伙食尾子。龙开富说,鸡汤害得毛委员抽烟都要精打细算了。 5月28日,兰喜莲在茨坪彻夜难眠。 5月29日清晨,管理局领导安排井冈山上的烈属在宾馆大食堂门口排队,兰喜莲被安排站在第一排,说毛主席一会儿来跟他们一起照相。兰喜莲兴奋地等着看着。一会儿毛主席真的出来了,从宾馆里面出来了。三十多年过去了,毛主席长胖了,她发觉毛主席的目光也在四处寻找。毛主席走过来了,和第一排的老同志一个个握手,当握到兰喜莲时,毛泽东先开了口:“你是王嫂子。”兰喜莲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后面的手伸了过来。那么多的人都想和毛泽东握手呢。照相时,一排本地的领导干部抢着和毛主席站在一起,把兰喜莲挤到第二排去了。王寿生挤到更后边,还被别人遮住半边脸。照完相后,管理局领导安排工作人员送兰喜莲母子当天回到了下庄家里。(照片中二排左二就是兰喜莲) 王佐本是遂川下庄人,离茨坪有8公里。王佐兄弟五人——王官保、王官秀、王云隆、王佐、王斗娇,还有一个姐姐王光妹。老大王官保、老二王官秀一生务农,老三王云隆原来在王佐手下当副营长,喜欢抽两口大烟。年10月毛泽东率部上山后,对王云隆提出过批评,王佐跟着狠狠训了王云隆一顿,王云隆被迫戒了烟。老五王斗娇早年在罗浮江南被井冈山另一绿林首领罗冬生杀害了。王佐是老四,他早年在下庄搞绿林时被当地土豪带兵进剿过,王佐从此不回下庄。 年2月24日王佐被错杀时有两个老婆,一个是发妻兰喜莲,一个就是后来进门的罗冬生妹妹罗夏英,兰喜莲生了王寿生,罗夏英也为王佐生了一个女儿叫王宝莲,王佐死后不久她就改嫁了。 王佐死后,老三王云隆自作主张投靠了肖家璧,把王家财产和家人都带去了。安排王寿生给他家放牛看马,不许读书,怕以后和自己儿子争财产。兰喜莲给他家做家务种菜,罗夏英因她哥哥罗冬生(井冈山另一绿林首领)的关系,在王云隆家里地位比兰喜莲高一些。 王云隆当时担任井冈山五大哨口保安队长,重新抽上大烟。年51岁时去世,保安队长由他的长子王子华继任。王云隆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王子华、王子发、王子安、王子平、王子凡和女儿王作连。王子华~年坐牢,年落实政策回到下庄。现在王云隆五个儿子中,老四、老五还活着,老四王子平过得比较凄凉。老五王子凡一家只有三口人。 王佐的后代就不同了。 年毛泽东上井冈山,5月29日接见了兰喜莲和王寿生,虽然没有来得及谈话,但一起照了相。兰喜莲很满足,自豪地逢人就说,毛主席记得南斗,记得我们。从此,兰喜莲以烈士遗孀的身份,住进井冈山光荣敬老院,直至年11月去世,活了80岁。年秋,兰喜莲向井冈山管理局提出要求,我儿子年纪大了,可以不用管,但我孙子请你们安排一个工作。这样年6月9日,大孙子王生茂被安排进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后来又当上了井冈山毛主席旧居管理处主任(现已经退休,经常和袁建芳老师一起搭伴宣讲祖辈的英雄故事)。以前王生茂是在井冈山垦殖场朱砂冲林场当农工。 王佐的小孙子王茂圣,年正在井冈山中学读初中,5月29日上午,毛主席接见井冈山群众,他见到了毛主席。毕业后他在下庄当小学老师。(根据年7月28日王佐大孙子王生茂口述) 王佐的独子王寿生于年6月去世,年5月23日宋任穷重上井冈山接见过他,一起照了相,王佐的儿媳李春香还健在,国家现在每月发给抚养费55元。王佐的大孙子王生茂,有六个孩子,五男一女。小孙子王茂圣还在工作,有二子一女,也全部成家,都在打工。按照国家政策,对烈属的优待只管到子辈,因此,从王生茂这一辈开始,全是靠自己,孙辈以后有的当上了老师,有的考上了公务员。就在王佐故居旁,他的后辈们建起了名为“王佐家宴”的农家乐,各个包间的名字分别叫湘赣边界独立第一团、中国工农革命军一师二团、中国红军第四军三十二团等,以表达对先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本文参考了《前奏:毛泽东年重上井冈山》由马社香编写,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另外还参考了袁建芳老师的《我的爷爷袁文才》一书,在此表示感谢!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重庆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zx.net/jazx/58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