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吉安的有形认可———最近,吉安成功获批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设区市,为全省唯一。

 这是对吉安的无形认可———以前,吉安人纷纷鼓励儿女“志在四方”,外出闯事业,这两年,都不约而同召唤儿女回乡就业创业,其中一条重要理由就是,“家乡变美了!”

 是的。这些年,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吉安始终坚持“文化庐陵、生态吉安”的城市定位,以文化为魂,以山水为脉,以人为核心,因地制宜建设大气雅气秀气吉安,着力推动“城乡同治、城乡一体”,绘就了一幅山清水秀、乡愁悠悠、和谐宜居的城乡新画卷。

未来之城———坚守“减量、透绿、留白、传承、坚守”五篇文章,铸就城市高度

  出门米有小游园,米有大公园,四季见绿、常年赏花……这就是吉安人现在的惬意生活。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传递,新型城镇化并非冷冰冰的经济名词和物化手段,而是能够让人们过上美好诗意生活的途径。也正是怀着这样的追求,吉安一直在探索、在谋划、在践行。

  不是简单地推倒重建,而是对现在和将来的可能进行合理预测和规划。这些年来,吉安紧紧围绕“文化庐陵、生态吉安”的城市定位,把扩大城市规模和提升城市内涵结合起来,把完善城市功能与彰显城市特色结合起来,坚持规划先行、交通先行、绿化先行,并升级为“减量、透绿、留白、传承、坚守”五篇文章,着力打造有特色、有未来的庐陵吉安。

“四个并重”写实美丽吉安的五篇文章:

  扩容与品质并重。把城市建设比作绘画,以高度的美学眼光,控制建筑的容量体量,把握好城与山、城与水的空间尺度关系,同时,舍得留下一定比例的地块、一定的生态区隔不开发,在留白中“留”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减量中“减”出满城的山水秀色与灵气。

  新城与旧城并重。建设新城区,不忘老城区,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道路“白改黑”、管网改造、街景改造、小街小巷和老住宅小区(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工程等,将曾经的“城市斑癣”变成了城市新景观。

  绿化与文化并重。坚持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乡村林果化、园区生态化的同时,大力挖掘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修复、保留、改造老建筑、老字号、老街区,并在新建筑中巧妙融入庐陵文化元素,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庐陵文脉,形成独特的城市特色和人文景观。

  建设与管理并重。搞建设,大到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策应农民就地城镇化的大趋势,构建以吉泰城镇群为核心的城镇群+县城+小城镇的梯度发展、错位发展新格局,小到优化建筑布局,努力勾勒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江岸线和楼宇线,无一不彰显精致;抓管理,大到城乡同治,严格管控城市违建、农民违规建房等行为,小到新开发楼盘一楼不搞店面,培育内庭式商业和副商业中心等细节,件件都精细处置。

  正如决策层一直强调的,“我们绝不跟人家争一城一池的变化,我们争的是这个城市永久的城市品质和魅力。”

  好的理念,才能指引好的未来。据统计,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6.87%,其中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73%,建成区面积达77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38%。

品位之城———坚持以绿色为底色、以文化显特色,涵养城市厚度

  有人这样形容吉安:宛若秀雅的少女,由内而外,绽放出别样的气质、魅力与活力。

  是的,吉安就是这样一座城市。推进城镇化,吉安不是停留在几条宽马路、几栋高楼房的层面,而是坚持以绿色为底色、以文化显特色,厚植生态与文化,涵养城市厚度,塑造了不一般的城市气质。

  ———绿色生态,是吉安城最素雅的妆容。

  高度重视山体、水体、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不伸手向森林要资源,不开山辟地要空间,建设中不仅严格做到不挖山、不砍树、不填塘,还因地制宜大尺度造景、大面积做水、大生态绿化,形成高品质主题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的三级生态梯度格局,并全面推开“三改三清”攻坚行动和赣江百里风光带、都市田园风光带“两带一区”建设,守护吉安城乡的自然肌理,让吉安美得自然、美得持久。

  庐陵文化生态园,以“保住山、稳住水、留住鸟”的理念,将曾经的排污口、泄洪道,雕琢成了一个亮丽的城市“会客厅”。

  古后河绿廊,通过引水活化、截污分流、园林绿化,把昔日的“龙须沟”打造成了一条环“8”畅游的绿道,重现了“此地风光半苏州”的江南胜景。

  还有城南市民广场、螺湖湾湿地公园、街头的小游园等等,无一不是庐陵山水人文特色的代表。如今,“远眺有山、推窗临水、开门见绿”,已经成为吉安人舒适生活的一部分。

  ———文化内涵,则是吉安城最丰满的灵魂。

  秉持沉静建设的理念,坚持以物载文,留住城市记忆,大力挖掘庐陵文化和红色文化,让身居城市的人们可以触摸历史的肌肤,感知历史的呼吸。

  坚持“修旧如旧”。白鹭洲书院,一方面启动修缮保护,恢复清代建址,另一方面新建校园的同时保留部分学生,保持书声不断;吉州窑古遗址工程,建吉州窑博物馆、吉州窑遗址公园,修考古研究中心、陶艺展示中心,再现当年10万窑工盛况;仓口棚户区,吉安最老的危房区、最破的棚户区、最多困难群众的集聚区、市民最有记忆的老街区,还有田侯路片区棚户区改造暨庐陵历史文化古街区保护工程,经过改造,将成为吉安老字号品牌店集聚的庐陵特色古街区。

  坚持“建新如旧”。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庐陵商业街、庐陵美食城、庐陵人文谷等项目,无一不是因了庐陵元素的融入而气质倍增,形成别具一格的灵性和品位。而美丽乡村建设,则坚持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五美”内涵和“八不八多”建设原则,专门设计了30套庐陵风格民居图集,引导农民建房保留庐陵风格。

  注重把历史的东西、有文化价值的遗迹保留下来,注重历史风貌和特色文化的保存与再现。不经意间,细心的人们发现,自己的家园越来越有韵味,越来越受欢迎了,连眼光挑剔的台商也纷纷称赞“吉安真美”!

心安之城———紧扣百姓获得感提升城市服务,彰显城市温度

  推进城镇化,改善民生、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根本目的。

  正是怀着这样的认识,吉安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从百姓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入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点燃了温暖这方水土这方人的“吉安温度”。

  这种温度,彰显在生活环境的改善上。坚持棚户区改造、道路“白改黑”、管网改造、街景改造、小街小巷和老住宅小区(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工程“五位一体”改造老城区,将一个个小项目做成了大民生。目前,全市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8万多户,惠及30多万群众;完成个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在中心城区抠出好地块做了80个街头小游园、个篮球场和足球场、7个菜市场,布点27个立体停车场,解决了百姓生活中的大难题。

  这种温度,彰显在城市功能的提升上。尽管财力不丰,可布局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项目,吉安却慷慨舍得。新建了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图书馆、科技馆等十大公建项目,投资建设了15所学校,覆盖从幼儿园到高职学院,还医院、医院等,使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进入投资最多的时期。

  这种温度,彰显在城乡一体的和谐上。坚持城乡统筹、城乡同治,在小城镇建设中,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和乡风美的“五美”标准、“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多依山就势、多因地制宜、多搞庐陵风格的坡屋顶……”的“八不八多”原则,正吟唱出保护和延续庐陵美好农村的田园牧歌生活。

  这种温度,还彰显在城市经济的活力上。着力培育发展城市经济,努力推动产城融合、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如今,城南CBD建设初具雏形,形成商业主轴,废旧厂房蝶变创客空间、养老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既美化环境又培育业态……吉安一改商业低端的历史,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在全省5年前移7位。

  宜居宜业,才能安心安乐。吉安城,百姓点赞的安心之所,寄托乡愁的安乐之地。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zx.net/jaly/1633.html
------分隔线----------------------------